【本网讯】11月11日—12日,未来地球计划中委会2016年会暨“未来地球计划在中国”科学论坛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本次会议总结了中委会工作进展、汇报CNC-FE14个工作领域研究成果以及介绍Future Earth最新活动进展。来自全国各地地球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共享此次学术盛会,大气科学学院文小航副教授应邀参加。
在此次年会上,CNC-FE主席秦大河院士进行了开幕致辞,对与会专家表示欢迎并对Future Earth最新进展进行介绍,吴国雄院士对ICSU(国际科学理事会)特别大会进行介绍,CNC-FE秘书处周天军研究员对CNC-FE年度工作进行了总结,姚檀栋院士介绍了“泛第三极环境”国际计划、张人禾院士主持“未来地球计划”在中国科学论坛-海洋与冰冻圈的专家系列汇报。
本次科学论坛围绕泛第三极环境、“一带一路协同发展”冰冻圈变化及可持续发展、海洋碳循环、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及其灾害和环境的影响、气候变化与健康的影响、气候变化与王朝盛衰、气候变化与地缘政治、极端事件与社会经济风险、地球系统模式与经济模型耦合、我国能源转型、能源革命与低碳发展和中国海岸带生态环境等一系列的科学问题开展学术报告与讨论。
本次会议的部分专家学者来自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研究所、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未来地球研究院、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等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
合影
文小航在会场
【延伸阅读】
1.什么是未来地球科学计划
为应对全球环境变化给各区域、国家和社会带来的挑战,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沟通与合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研究手段和方法,由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和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ISSC)发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联合国环境署(UNEP)、联合国大学(UNU)、Belmont Forum和国际全球变化研究资助机构(IGFA)等组织共同牵头,组建了为期十年的大型科学计划“未来地球计划(Future Earth)”(2014-2023)。该计划通过学者、政府、企业、资助机构、用户等利益攸关者协同设计、协同实施、协同推广(co-design, co-produce and co-deliver)科研成果和解决方案,增强全球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应对全球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该计划的制定,旨在打破目前的学科壁垒,重组现有的国际科研项目与资助体制,填补全球变化研究和实践的鸿沟,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更积极地服务于可持续发展。
2.CNC-FE14工作组:
1)环境污染及健康(组长:张小曳)
2)城镇化与社会和谐发展(组长:朱彤)
3)季风区气候变异与人类活动(组长:张人禾)
4)全球变化及关键区响应(组长:陈曦)
5)食品、能源供给与未来发展(组长:饶平凡、何建坤)
6)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组长:马克平)
7)产业转型与绿色生产(组长:吕永龙)
8)变化环境下的灾害预警(组长:史培军)
9)东亚传统文化与可持续性发展(组长:杜德斌)
10)极区可持续性发展(组长:效存德)
11)地球系统观测和知识服务(组长:郭华东)
12)地球系统模式、气候经济模式与气候变化科学决策(组长:董文杰)
13)海洋与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组长:焦念志)
14)青藏高原及其全球气候变化(组长:吴国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