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美国“常春藤”哥伦比亚大学访学项目选拔通知

来源: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作者:赵薇日期:2016-09-01 点击:

各学院:

依据我校发展国际化教育的方针和校际合作协议,为实施我校的教育国际化战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鼓励我校学生出国(境)深造获得第二校园的学习经历,2017年春季,我校将继续选派指定名额的优秀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前往常春藤名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参加一学期的访问学习。2017年春季选拔专业学分课程和英语语言文化课程学生共2名,报名截止日期为2016年10月30日。


一、  项目介绍

1、 哥伦比亚大学简介

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历史最悠久的五所大学之一,与耶鲁、哈佛、普林斯顿、康乃尔等八所大学共同组成“常春藤联盟(Ivy League)”,成为世界顶尖学府的代名词。学校位于世界之都——纽约曼哈顿,亦是奥巴马、胡适、徐志摩、李政道、蒙代尔、摩尔根等名人求学之地。哥伦比亚的校友和教授中一共有88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包括奥巴马总统在内的三位美国总统是该校的毕业生。

在2014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的美国大学权威排名中,哥伦比亚大学在全美4000多所高校综合排名第4名;在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全球高校学术排名中,哥伦比亚大学位于第7名;在2014 Times世界大学排名中,哥伦比亚大学位列第13位。

2、 访学时间及专业方向

2017年春季访学时间为:2017年1月–2017年 5月。根据学习目标、英语水平和专业背景的不同,参加项目的学生可选报两类课程:英语及美国文化课程(ALP)、与大学专业学分课程。参加项目的学生与哥伦比亚大学在读学生混合编班,由哥伦比亚大学进行统一的学术管理与学术考核,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正式成绩单。

第一种:英语及美国文化课程(ALP)

访学时间:2017年1月17日–  5月1日

对于希望通过访学提高英语水平、了解美国社会、增进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创新意识和国际意识的同学,可申请英语及美国文化课程,通过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一起学习,快速提高英语应用能力与沟通交流能力。哥伦比亚大学ALP成立于1911年,是全美最古老的语言中心。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分级小班授课、专题讲座、小组讨论、校园文化实践、参观当地机构、参加中美大学生交流活动等各种形式,强化训练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了解美国历史文化。

第二种:大学专业学分课程

访学时间:2017年1月17日– 5月1日

英文标准化考试成绩达到项目要求并希望提高专业水平的同学,通过本校、全美国际教育协会、以及哥伦比亚大学的共同选拔后,可以与哥伦比亚大学本科学生一起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学分课程,符合学术条件的学生也可选修研究生课程。大学学分课程面向本校大多数专业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后,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的正式学分和成绩单,经本校教务处获院系评估认可的学分可转为本校学分。

3、 项目费用(参照2016年费用标准,最终以哥伦比亚大学公布的2017年数额为准)

根据不同的课程学习方向,哥伦比亚大学访学项目的费用总额有所差异。学习ALP英语及美国文化课程一个学期的总费用约15,373美元(约合人民币101,000元),选修大学专业学分课程一个学期的总费用约25,666美元(约合人民币170,000元)。总费用包括学杂费、在读期间医疗保险、及项目设计与管理费,不含住宿费、生活费与机票。


二、  申请条件

1、 项目名额

依据哥伦比亚大学的访学学生接收能力,本届2人。

2、 选拔要求

1)  仅限本校全日制本科生及研究生,成绩优异、道德品质好,在校期间未受过纪律处分,身心健康,能顺利完成在美学习任务;

2)  申请要求

英语及美国文化课程学习: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

大学专业学分课程 - A类课程:托福100,或雅思7.0,GPA3.0(4分制);

大学专业学分课程 - B类课程:托福85-99,或雅思6.5,GPA3.0(4分制);B类课程选课有限制,具体咨询本校国际处老师。

3)  家庭具有一定经济基础,能够提供访学所需学费及生活费;

4)  通过项目面试、哥伦比亚大学的学术审核、以及我校院系及国际交流处的派出资格审核。


三、  项目申请录取方式和报名流程

1、  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在学校国际合作交流处报名;

2、  学生申请资料经初步审核后,达到要求者参加面试,确定预录取名单;

3、  学生提交正式申请材料并缴纳项目费用,获得学校录取及签证后赴美学习。


咨询方式:

地点:行政楼325

电话: 028-85966490  盖老师、赵老师

邮箱:wsb@cuit.edu.cn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2016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