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合作
亚盈-(中国)科技公司大力实施“以人为本、融合开放、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的发展战略,通过科技合作、人才培养与交流、成果转化、技术支持、决策咨询等多种形式,开展与地方政府和企业战略合作,有效的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目前,学校已与省内外30余家大型企业、10余家地方政府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学校在信息技术学科群已形成“电子材料与器件-集成电路-设备与装备-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与信息服务”为主的涵盖信息技术产业链所涉及核心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完整体系,为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信息产业全产业链的科技和人才支撑,在国内较早从事云计算核心系统研究,主持了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核心系统的研制。先后设计了陆基和机载相控阵雷达T/R 芯片、北斗一代和二代卫星定位射频芯片、抗核辐射芯片等多款芯片,为四川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积极参与“两化融合”和协同创新,为东方电气集团、攀钢集团、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等一流大型制造企业开发了信息化核心软件,在促进制造行业转型升级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大气科学学科群已形成“大气探测技术与装备-大气科学理论与应用-现代气象服务”研究为主的大气科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完整体系,长期致力于青藏高原气象学、大气探测技术、气象业务信息系统等领域,研制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气象雷达信号处理系统,被国内70%的新一代多普勒气象雷达采用,并出口到美国、韩国、罗马尼亚等国;小型移动雷达系统成功应用于民航空管及气象部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等诸多丰硕成果,研发的基于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分析一体化的气象信息采集传输综合分析业务系统,应用于四川、西藏、青海、贵州、山西等省(区)、市气象局。学校积极促进信息技术学科同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在电子商务、物流、旅游等产业领域的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参与省内各地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旅游等行业产业规划和平台建设,被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采纳,为政府决策和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为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四川现代服务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3年,我校与成都市双流区共同建立“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成都研究院”,大力推进物联网产业、现代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现代服务业等相关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和高新技术人才培训,被四川省科技厅和教育厅联合认定为省级大学科技园和省级孵化器;被成都市科技局认定为成都市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市级创业苗圃。2014年,我校与成都国际铁路港管理委员会签订了《共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青白江现代物流研究院合作协议》,共同建立“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青白江现代物流研究院”作为双方校地合作平台,为我国西部与中亚、中东、欧洲和独联体国家经贸往来做出了积极贡献。此外,我校还在数学、应用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增强了服务行业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在精准扶贫方面,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学校电子商务、旅游、信息等学科优势,扎实推进对达州市通川区的对口帮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2年至今,已累计向通川区投入扶贫资金100余万元,通过帮助建设基础设施、全校合力实施结对帮扶、建立产业发展长效机制、捐献书籍电脑、举办信息化培训班等多种方式,指导帮助对口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打造脱贫致富优质产业,不断加大脱贫攻坚工作力度,确保对口帮扶地区如期脱贫。
局校合作
“局校合作”是我校根据学校发展历史和国内高等院校创新改革的思路,按照优势互补、平等协商、多层推进、注重实效、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探索出的与中国气象局、中国统计局等行业部门开展全面合作的一种新型模式。2002年9月,我校成为最早和中国气象局建立“局校合作”的高校之一。此后,学校先后和气象行业、统计行业、空管行业等20多家业务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2013年3月中国气象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共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协议》,根据协议,中国气象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将本着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共同支持的原则,加强对我校的建设,积极支持学校提升办学水平,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共同打造气象人才培养基地,满足四川防灾减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气象事业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
在局校合作工作的带动下,学校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科普宣传等方面与气象、统计、空管等行业积极开展合作。在科学研究方面,学校组织针对制约行业发展和提升行业业务能力的关键问题开展研究和成果转化;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加强学校与行业之间的人员交流、互访和互聘工作,通过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和开展在职教学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在平台建设方面,学校与各行业共建了“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亚盈-(中国)科技公司气象软件工程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统计局统计信息技术与挖掘重点开放实验室”等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和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科普宣传方面,由学校发起并承办的“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活动已成为中国气象科普的品牌,参与高校十多所,每年直接受益者达100万余人,活动在2009年被中国气象局授予“创新工作特别奖”,2011年活动获第六届(2011—2012年度) “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特别奖。